近日,我國首次從非洲大規(guī)模押回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的新聞引起社會關注。詐騙團伙冒充公檢法人員,謊稱受害人卷入案件,恐嚇誘騙將錢款轉入騙子的賬戶。騙子之所以得逞,都是利用了群眾信任公檢法機關、對辦案程序不熟悉、懼怕強制處罰的心理。騙子的手段萬變不離其宗,目前打著各種消防旗號的詐騙手法也是一樣,須引起群眾警惕。
據(jù)報載,去年10月,陜西省吳起縣一受害人接到所謂消防中隊指導員電話,稱要購買軍用帳篷,騙走其10萬元。后經(jīng)當?shù)鼐絺刹樽カ@了詐騙者,其對涉及9省市、涉案金額50多萬元的詐騙犯罪事實供認不諱。今年4月,山東省郯城縣警方歷時半年,破獲冒充消防領導實施詐騙的案件,抓獲嫌疑人11名,詐騙金額達500余萬元。
據(jù)警方介紹,打著消防旗號實施詐騙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段:不法分子盜版各類消防書籍、圖冊和音像制品等,以詐騙手段高價推銷;給社會單位發(fā)“緊急通知”傳真文件,要求進行消防安全培訓,騙取培訓費;設山寨版“消防網(wǎng)上辦事大廳”,利用病毒竊取企業(yè)及個人資料;收取單位“押金”,聲稱只要在一定時段內(nèi)不發(fā)生事故就全額退款;假冒消防講師,進行“免費培訓”,在培訓過程中兜售其經(jīng)銷的滅火器、防煙面具、救生繩等。
其實,各地消防部門都有明確規(guī)定,消防干部不會向單位和個人推銷書籍、消防產(chǎn)品,不會以個人名義開設銀行賬戶收取任何費用。而那些假冒消防行騙的案件屢屢發(fā)生,就是利用了群眾對消防工作比較陌生、對宣傳監(jiān)督不熟悉的心理。要防止詐騙案件發(fā)生,需要加大宣傳力度,讓群眾消除對消防工作的陌生感,熟悉消防人員,了解消防部門的工作流程,不給騙子可乘之機。